NEWS
律所动态
"高息回报承诺、虚假项目包装、拉人头返利……" 这些看似诱人的投资陷阱,实则是非法集资的典型套路!本文结合《刑法》最新司法解释及行业监管动态,梳理企业最易触碰的5大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助您合法合规经营!
1. 两大核心罪名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法》第176条)
入罪标准:非法吸存≥100万元,或对象≥150人,或损失≥50万元
处罚:3年以下有期徒刑至10年以上有期徒刑,罚金最高50万元
• 集资诈骗罪(《刑法》第192条)
入罪标准:单位集资诈骗数额≥5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
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 单位犯罪风险
• 最高法新规明确:单位犯罪适用自然人犯罪标准,直接责任人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 案例警示:某私募基金公司以“保本保息”为名非法吸存2.3亿元,公司负责人被判12年
风险1:虚构项目非法吸存
典型行为:
• 编造“养老项目”“云养经济”等虚假投资标的
• 虚构“消费返利”“虚拟币投资”等高收益模式
法律后果:涉案资金全额追缴,企业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承担刑事责任
风险2:利用特殊群体实施犯罪
高危领域:
• 养老服务:以“养老服务”“老年产品”名义非法吸存
• 互联网营销:通过“拉人头”返利发展下线
处罚加重:针对老年群体实施非法集资,从重处罚
风险3:私募基金违规操作
三大红线:
• 不得承诺保本保息(违反《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
• 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单笔≥100万元且金融资产≥300万元)
• 未备案即开展募集活动(最高罚100万元)
风险4:新兴领域非法集资
重点关注:
• 虚拟资产投资(需核实平台是否具备金融牌照)
• 跨境虚拟货币交易(违反《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
案例警示:某平台以“区块链养猪”名义非法吸存1.2亿元,主犯被判15年
1. 提高入罪门槛:非法吸存罪量刑标准调整为100万元/150人/50万元损失
2. 强化退赃激励:提起公诉前退赃可减轻处罚,清退资金可免予刑事处罚
3. 明确单位犯罪责任: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适用自然人量刑标准
4. 新增虚拟币交易、养老服务领域:明确纳入非法集资打击范围
结语
"非法集资不是‘高收益投资’,而是涉及《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罪的严重犯罪!建议企业建立‘三查机制’:业务部门合规初审→法务专项审查→审计定期稽核。遇到复杂项目,建议通过「企业合规体检」服务全面排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