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兵法律师事务所
律师如何让客户爱上你的“主动”法律服务?
来源: | 作者:兵法律师事务所 | 发布时间: 2023-04-03 | 91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们设想一下甲方对于法律服务需求的终极使用场景,就是如果发生争议,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和标准能否保障自己的权益。


在这样的使用场景下,甲方期待律师能够按照司法证据标准,针对企业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且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提前预判并告知一些常见的风险,建立一套企业管理的风险预案。


而法律培训,就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懂甲方”的法律培训系列课程,是高品质法律服务的起点,是我们为甲方提供主动服务的首要步骤。


如何进行课程设置?

一、  分析行业痛点


以客户的痛点为核心,来设置课程的体系,是打造法律培训的第一步。


结合我们此前作为项目管理人员的项目统筹、管理经历,总结梳理我们作为律师为项目提供法律服务的经验,分析施工企业目前的主要痛点是:


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工程企业的管理能力,保障工程价款的顺利实现,提升工程项目的利润率、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等等。


二、 围绕使用场景设置课程


1. 授课场景及受众分析


通常律师在进行法律培训的时候都会有固定的几种契机,比如参加项目经理年终会、进行项目服务的时候临时要求授课、项目某个部门的专项会等等。


律师可以根据授课的场景、受众、大概时间、场地规模来进行课程的设置。


2. 发现客户的使用场景


根据日常提供服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梳理,发现客户常面临的使用场景。


比如在合同审查过程中,客户在临近签约前将文件交给律师查缺补漏,此时,律师对文件审改的空间将非常有限,为促成交易,很多潜在风险只能默默承受。


所以我们针对着行业中常见的合同文本进行比对,每一个合同的板块应该关注哪几个重点整理出来放入课程内容中,利用课程提前给客户普及。


这样,客户和律师可以达成相对一致的风险认知,提高了自身的风险管控和证据意识,也有助于进行合同谈判。


三、 搭建课程架构


课程架构的重要性在于可以让我们通过结构性的内容形成所有知识点的一个闭环。


根据架构内容找到关键问题,梳理完关键问题之后,再按照项目人员的逻辑结构重组问题,分门别类构建课程的架构体系。


因此在打造客户法律培训课程的时候,需要以客户的知识体系为基础,横纵切面。


1. 横切面:


横向解决项目运营中涉及的哪些需要整体在管理层面解决的问题。比如:


  • 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 项目工程价款如何保障?

  • 项目过程中的证据如何管理?

  • 项目公司如何有效治理?

  • 项目人员如何管理?


横向发散思维找到这些项目管理的关键主题。


2.纵切面:


纵向切面解决项目管理过程的如何通过法律培训切实提升管理标准和项目人员的应用能力。围绕项目具体的使用场景,找到风险点、法律要求、应对解决方案。


横纵交错,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培训的框架结构。


下面以我们现有的课程为例:


我们围绕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以项目不同时点涉及到的重要问题,横向切面后可形成九大维度的主题:


  • 全生命周期整体风险防控

  • 公司治理

  • 高管刑事风险

  • 劳动用工

  • 合同审查

  • 证据管理

  • 工程价款保障

  • 工程索赔

  • 其他必备法律知识点


针对每一个主题,律师可以继续纵向展开切入角度,比如工程价款的保障措施,根据施工项目的履行过程,分别从前端、中端、后端大的节点都有哪些保障工程价款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列举,这样排列的逻辑不是根据法律条文的逻辑,而是根据客户熟悉的项目管理过程的逻辑。


对于整个课程的纵向展开,又形成了「工程法宝168 」,以九大主题为方向,形成 168 个精华知识点,这些都是为了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


  • 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之 10 大风险点

  • 你必须知道的 28 个建工法律知识点

  • 公司治理 7 大法宝

  • 30 招打通合同审查

  • 证据管理秘笈 30 条

  • 10 步排查用工风险

  • 工程价款 10 大保障措施

  • 建工索赔攻防 36 计

  • 项目管理刑事风险之 7 宗罪


四、明确有序升打磨


每个课件的主题,都需要经过团队内部讨论,形成一套以工程施工项目实践为核心的系统化框架。


形成框架之后,律师需要再次讨论,推敲、验证其逻辑合理性、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经过内部讨论和验证之后,还可以将这个框架与外部专家顾问进行沟通,从施工项目更为专业和多元化的角度,对这个主题的框架进行丰富和深化,解决施工项目中可能出现的比如造价、审计、质量鉴定等更为精细化的问题。


打磨课程注意事项

一、根据场景组合内容


培训课程是与项目各类人员交流的方式。律师在打磨每一个课程的时候,根据主题涉及的人员进行分类,包括:施工企业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现场人员、技术支持部门、法务。


在每个主题中,针对具体涉及的不同人员的类型,以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不同痛点,根据不同受众进行重新组合。


比如,我们在每次培训前一周,都会和企业参加培训的人员沟通,统计分析出他们最想解决哪些问题,以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出发设置培训内容。


二、引用案例


每位律师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是什么?


MIchael J. Sandel 公开课第一节“ justice ”中:四个小孩在铁轨上玩耍,其中一个小孩跑到废弃的铁轨上,剩下三个小孩在正使用的铁轨上。火车来了,如果你是列车轨道管理员,你会不会扳下换轨的扳手,用一个小孩的死换三个小孩的生。


少数人没有任何过错,用少数牺牲换取多数安全是否合理正义?


律师们各有不同的见解,但是这个案例却深深地印在大家的脑海中。


项目培训也是,最容易让项目人员记住、理解的,还是案例,所以,律师的培训课件中会大量穿插近年来多发的纠纷案例,以及从这些案例中,施工企业可以借鉴、学习的项目管理、履约管理的经验。


三、 讲述语言通俗易懂


我们发现,很多培训项目更倾向于“法条”培训,这样的课程让人感觉乏味,且没有实操的抓手。


律师对客户的培训,更应该站在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现场人员、技术支持部门、法务的角度进行设计。律师为客户培训并非国内外法学理论的研究和比较,而是用“施工企业的语言和角度”来进行项目培训。


因此,我们也会要求自己与施工企业站在一个个工程项目中进行的培训和对话,一定要用大家可以听得懂的语言交流沟通。


四、保证客户用得上


“保证客户用得上”是我们设计培训架构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懂甲方”思维运用的体现。


下面以我们系列课程「工程价款 10 大保障措施」为例。


1. 我们聚焦工程项目最核心的“工程价款”问题,以甲方最关心的话题为主题,引起项目人员的足够重视。


围绕着工程价款,我们将工程的全过程大致分为前端(签约阶段)、中端(履行阶段)、后端(争议解决阶段)三个阶段,从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双重角度,探讨在项目三个阶段过程中,都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为工程价款的最终实现铺平道路。


2. 我们对课程的编排体例并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章节顺序,而是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自然发生时间为走向。


从施工企业项目人员的视角,分阶段切入各类工程价款的保障措施,分析每个阶段的合作情态和工作重点,给出切实的建议,比单纯的法规灌输更容易接受。


3. 具体细化“客户用得上”的目标,对于知识培训而言,也需要保持了一定的前瞻性,启发并鼓励客户采用未来可能用的上的措施。


比如,在「工程价款 10 大保障措施」之对等的履约担保一节,律师分享来自六部委加快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内容,引入这个国家倡导使用,但是实践中暂时应用程度不高的前沿性规定,启发企业客户面向未来逐步尝试、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



五、课程有交付


完成授课并不是律师培训的终点。每次培训后的当天,律师应该将为客户定制的课件内容发送给客户。


同时,因法律知识内容庞杂,为了帮助课程的参加人员建立清晰的逻辑架构,还应该将根据当日培训情况,总结提炼核心培训内容,将课件的内容框架和重点知识整理成一页纸的精华讲义,交付给参加人员,供大家回顾复习。


除此之外,对应律师可以在课程中建议大家按照司法证据的要求树立工作标准,如对方是我们的客户,律师还会将对应项目的操作模板、示例文件等共享给企业,让大家在项目中可以“所见即所得”,直接使用。


结语

不得不承认,项目培训通过知识含量打动客户,是律师得到客户的信任和认可的第一把钥匙。


客户一旦通过课程对律师感到认同,在后续项目中委托律师处理法律事务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实践中,律师可以通过提供法律培训建立客户的信任,也可以将法律培训作为传统法律服务过程中的增值服务,将法律培训和具体项目的法律体检、专项法律服务、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相结合,让法律知识融会贯通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依然引用我们经常和企业客户交流的那句话:“在过程中引入优秀的法律服务,绝大部分争议完全不需要走向法庭。”与全体同仁共勉。